马增蕙,这位单弦艺术的领军人物,在曲艺圈的地位可谓举足轻重。生于1936年,北京的一个传统鼓曲世家。父亲马连登是西河大鼓的佼佼者炒股配资开户平台,二姐马增芬更是与父亲共同创立了“马派”,一段《玲珑塔》的绕口令在全国掀起了广泛热潮。马家六兄妹,每一个都深受曲艺的熏陶,马增蕙的兄弟姐妹们,马增锟、马增奎、马增祥、马增芳、马增芬,无一不深耕这一艺术领域。
年仅五岁,马增蕙便开始跟随父亲学习西河大鼓,声音清脆,板眼精准。家迁至天津后,她的练习愈加刻苦,然而看着二姐已经在业界名声赫赫,心中暗自决定转行单弦。十五岁那年,她进入了中国曲艺团,后与父亲和二姐一同加入了中央广播说唱团,成为了家族的同事。她拜胡宝钧、白奉鸣、石慧儒为师,系统学习单弦技巧,迅速掌握了太平年、南城调、四板腔、云苏调等传统曲调,并练得炉火纯青。
马增蕙的艺术风格独树一帜,诸如《双窝车》《大窗帘》《城乡乐》《游春》等作品,她唱得极具北方韵味,充满亲切感。1960年,团内启动“南曲北移”实验,马增蕙则学习了苏州弹词,并将《宝玉夜探》《鸳鸯操琴》改编成普通话版本,推动了北方评弹的兴起。尽管单弦有着严格的曲牌限制,马增蕙并不拘泥于传统,曾在《一盆饭》中创新性地突破了画扇面字数限制,采用六句一番反复句式,给观众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,媒体也纷纷赞扬她的创新精神。
展开剩余75%《打电话》这一段中,她与弦师白慧谦同台互动,台下掌声如雷。上世纪五六十年代,她不断推出《写春联》《双毒记》《鞭打芦花》《金山寺》《杜十娘》《打箩筐》《挑帘裁衣》等脍炙人口的作品,确立了“单弦皇后”的地位。作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,她不仅自己演绎,还培养了大量弟子,曲艺这门技艺得以在她的手中广泛传播。
1959年,马增蕙与团内同事谢凌霄结婚。谢凌霄是位地道的北京人,比马增蕙年长十岁,曾是一名小有名气的演员。夫妻二人感情深厚,育有一儿一女,谢凌霄在家照料孩子和家务,马增蕙则专心演出,过着安稳的生活。
然而,儿子谢东的成长经历并不顺利。1963年出生的谢东早年上学时不专心,初中毕业后进入北京电影制片厂做零工,后来又做玻璃拉料和书皮烫印等杂活。直到80年代初,他进入央视,参与了录音摄像和写稿工作,一度忙碌于三十多场晚会。1993年,谢东凭借《笑脸》在电视屏幕上走红,歌曲一度成为街头巷尾的热议话题。随后,他跨足影视,参演了《临时家庭》《浪漫街头》《有情人终成眷属》《心理诊所》《相约酒吧》等多部作品,名声一度超过了母亲马增蕙。
然而,由于谢东没有上过大学,学历问题成了他的隐痛。1998年,他曾试图通过北京电影学院的专升本考试,但在2001年毕业时,因论文存在造假问题而被曝光,成为舆论的焦点。就在这一风波尚未平息时,2004年,谢凌霄被查出胃癌中期。马增蕙暂停了演出,专心陪伴丈夫治疗,手术后的日子里,她几乎是全天候守在病房,精心照料。尽管丈夫病情严峻,夫妻二人情感依旧深厚,马增蕙在外的风光与家庭的责任心并未发生冲突。
然而,生活的打击接踵而至。2007年,谢东因吸毒被警方拘留,随后两次因吸毒被强制戒毒,家庭的压力和外界的舆论让马增蕙深受困扰,尽管如此,她始终未出面辟谣,尽可能避免事态升级。与谢东的绯闻风波一直未曾平息,2008年,他再次因吸毒被查,直到第三次强制戒毒才稍作安宁。2009年,谢凌霄的病情加重,癌症扩散至肝脏,夫妻俩虽面临重重困难,却依然坚守。
2010年,谢凌霄的健康持续恶化,2011年秋天,他因病去世,享年85岁。马增蕙的心情跌入谷底,尽管如此,她依然坚守着家庭和艺术。儿女渐渐长大,逐渐承担起她的照料责任,马增蕙在失去丈夫后也开始独自生活,但她对曲艺的热爱始终未曾减退。
谢东虽经历了风波,但在2011年后彻底戒毒,洗心革面,逐渐复出。尽管外界流言不断,他始终坚持与母亲的血脉联系,反驳所有与侯宝林的关联。2020年,自媒体再次翻出旧账,继续制造话题,但马增蕙依然忍辱前行,专心传授曲艺,直到2021年2月4日,她在北京逝世,享年85岁。
马增蕙一生坎坷,身上有太多曲折与挑战,但她的坚守与奉献却使得单弦艺术焕发光彩。她的离世让人感慨万千,毕竟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,马增蕙的那份坚定与坚持依旧令人动容。她的故事,充满了亲情、荣誉与风雨,而她的弦声和精神将永远激励着后人。
发布于:福建省宝利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